點擊這裡看更多 ▾

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

原來!骨折不能吃到些東西!?












骨折後好發水腫與瘀青



在門診當中,因骨折所造成的不適,非常容易被忽視為一般筋骨酸痛,因為骨折後最容易造成的患處不適,其實不一定是疼痛!




根據臨床上的觀察,許多病患在發生骨折之後,最常出現的狀況其實是「瘀青」與「水腫」,受傷的部份若有壓迫到神經或是造成神經的損傷,才會出現侷部的疼痛或是麻木的感覺。患者林女士,就是在跌倒後兩日才到診間求診,跌傷後一日開始出現水腫的現象,自行服用消炎藥物也沒有用,但是疼痛感不是非常明顯,就只是腫脹,觀察侷部患部,手掌不僅腫起來,手背還伴有瘀青紅紫的顏色,就像是被吹腫大的手套一樣。



骨折後首周需正骨與制動



骨折後,除了可見侷部水腫與瘀青之外,細部的觸診也可以發現有部份骨外部之不規則處,此時,需要儘早將位移之骨頭進行復位,我們稱之為正骨手法,過程當中會透過骨折處端點分離後再擺正的手法,來將位移的骨頭進行復位,並以副木(Splint)與繃帶固定患處以減少骨折再發生位移的現象,在治療過程當中,又以調正骨頭最為重要,然而,這個過程也是最為疼痛難耐的。



 

骨折後需儘早開始復健



骨折後約一個月後,骨折周圍會開始出現較明顯的骨癒組織,其後骨骼會開始出現快速的復元與生長,當骨癒組織出現後,需儘早開始進行復健,一開始以進行簡單復健運動,因為副木固定期間,可能會產生關節僵硬、肌肉萎縮無力、皮膚較冷或是肢端麻木等症狀,此時會建議患者居家時,可以做一些輕徵的指節活動,以減少不適感,例如:五指開合運動或是收放運動。



當骨折後3個月以上,骨折處大概癒合較完全此時就可以從事強度較高的肌肉力量訓練,如抓、握、提或舉等動作,透過適當時機的制動與運動,有助於讓骨折恢復得又快又好。








聽說骨折後,不能吃香蕉嗎?



答案:Yes!建議一日不要服用超過 2 根。



古人認為,香蕉輕輕一碰就會「黑青」,取其形象,所以,過去先民認為,香蕉並不適合在骨折後食用,然而,察閱中醫古籍,其實並無特別註明,受傷期間不能食用香蕉!



阿信醫師認為,考量傷筋損骨時期,需要健壯的脾胃來運化水穀精微,化氣生血以助修復筋骨,香蕉味甘而性寒,恐不利於脾胃的運化,確實有可能會造成筋骨的修復時期拉長,所以確實會建議患者,受傷不要過服。



再以現代營養學角度切入,香蕉富含鉀、磷與鎂,其中的磷質,如果攝取過多,很容易會造成體內鈣質的吸收異常,將不利於骨折的病人復原;另外,如攝取過量的鎂質,也有可能會造成骨骼肌的麻痺與肌腱處的疼痛發生。



此外,受傷期間,如果又貪甜不忌口,很有可能會加重發炎反應!


香蕉屬含高醣份的水果之一,醣類的人體的代謝,需要消耗體內的維生素 B1,如若個體過度食用醣類,確實也有可能造成,體內的維生素 B1 缺乏,進而造成神經與肌肉的協調異常,更嚴重一點,即有可能引發傷處的疼痛加劇。




聽說骨折後,不能吃竹筍嗎?



答案:Yes!建議一日不要服用超過 300 g。



古人認為,竹筍會鑽土破壤,所以不利於筋骨修復,所以,過去先民認為,竹筍並不適合在骨折後食用,然而,察閱中醫古籍,同樣也沒有發現有特別註明,受傷期間不能食用竹筍!



與香蕉一樣,竹筍味甘而寒,所以也不利於脾胃化氣生血,以助濡潤與修復筋骨,另外,古人還認為竹筍屬「發物」,意指可以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特殊食物,所以在筋骨受傷時,如若食用到竹筍,反而可能會導致傷口發炎加劇。



現代營養學認為,竹筍為低脂高纖食材,其實對於食用之後,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,甚至還有利於腸道蠕動作用,然而,因竹筍富含草酸,很有可能會與體內的鈣離子螫合,進而成不溶性鈣質,進而沉積於體內,不僅影響身體對於鈣質的吸收與利用,還有可能會增加結石的風險。




骨折後,可以吃什麼食補嗎?




健康的個體,其實只要飲食均衡,飲食上其實並不需要進補,但是在骨折後,確實可以選擇較為高蛋白,與滋腎補血食材,以助增加筋骨的修復,以下,提供一道簡單電鍋料理,「復筋補骨湯」供大家參考。



  • 食材如下:


豬大骨 500g、瘦肉 50g、鹽。




  • 藥材如下:


黑豆 6g,骨碎補 9g,黨參 9g、枸杞子 9 顆,黑棗 3 顆,桂圓 9 顆,生薑 3 片。




  • 作法如下:


1. 先一步將大骨與瘦肉氽燙,去除肉末雜質後,瀝乾備用。 


2. 將所有藥材洗淨後,裝入藥布包,與大骨、瘦肉,併置於鍋內,及適量水(取約可淹過食材與藥材水量即可)。


3. 將所有食、藥材置於電鍋中,外鍋放一杯半的水,悶煮後至電鍋跳停。


4. 之後再於外鍋中,加入半杯水再次悶煮,再次跳停後,加入適量的鹽即可食用。




阿信醫師滴咕:



門診中,很常會遇到患者詢問阿信醫師,什麼可以吃!什麼不能吃?其實阿信醫師常會回答,適量均衡都沒有特別關係。



認真想想,農業時代的古人,食物取得並不容易,所以營養上很常會不足,如果不小心吃錯東西了,需要看醫生,又不能勞作,是非常麻煩的事。



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認真觀賞過農民曆的最後封底,那些可愛的圖片是古人的貼心提醒,其實都是在瞭解飲食材料的性質之後,對於特殊個體的細心建議,說穿了,其實也是預防醫學的一部分喔~






















筆者介紹


陳信宏醫師 新莊幸福翰醫堂








阿信中醫師·陳信宏粉絲團

👆🏻👆🏻👆🏻按上面進來看看!




學經歷

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士
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
嘉義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總醫師
台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碩士
台灣大學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講師



專長

養髮生髮專門、婦科調理、欲孕調理、小兒生長評估、改善慢性鼻過敏、改善下鼻胛肥厚、改善胃酸食道逆流、改善睡眠障礙、皮膚疾病調理、中風後復健、針灸止痛、骨折後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