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常說:「未吃五月粽,破裘不敢放(Buē tsia̍h Gōo-ji̍t-tseh tsàng, phuà hiû m̄ kam pàng.)」,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還沒有過完端午節,天氣可能都還會出現變化,所以冬日裡的長袖衣物與較厚棉被,先不要收起來!
過完端午之後,緊接著就是夏至的到來,隨著日子一天一天接近夏至,我們也可以發現,天氣愈來愈顯濕熱,有沒有哪一些食材是比較適合在炎熱的夏日食用的呢?
來來來~阿信醫師下面提供三大方向,讓大家在酷熱的夏天也能過得沁涼快意!
一、冬至湯圓,夏至「麵」
在古時候的中原地區,在夏至最為炎熱的時節,剛好是稻麥收割的時間,配合當令食材,麵食就成了當季最為普遍也常見的食物,因此,才會有「夏至吃麵」的諺語流傳,
新鮮收成麥粉研製的麵條,在白蘿蔔與大骨長時間熬煮的高湯基底下,更顯清香,承盤時再麵上再擺上幾株新鮮黃豆芽與清爽的黃瓜片,和著蒸騰的熱氣,真的是香味四溢,慢慢喝湯讓身體微微的出汗,不但有助於增加新陳代謝,也能達到袪濕與清熱的效果喔。
阿信醫師貼心小提醒:腸胃不佳的患者,食用湯麵時,請記得保持「乾濕分離」,熱湯與麵食需間隔 5~10 分鐘,可有助於消化,也能減少腸胃道不適的情況發生喔!
相關文章,可點閱右側 👉《年節飲食多葷腥,當心患上火燒心!》
二、當令食蔬,清暑益氣
這個時節除了是穀物收成的時節之一,也是大量且多元的蔬果盛產期,包含:綠豆、黃豆、白蘿蔔、黃瓜、苦瓜、冬瓜、蕃茄、絲瓜、苦瓜、西瓜、哈密瓜、鳯梨、楊梅、荔枝、鳳梨、龍眼等,可以說是百果齊放(笑)。
適量補充當季的蔬果,確實可達到清暑益氣之效,然而過猶不及,過度食用寒涼食材或是生冷瓜果,具有虛寒體質的人,可能需要有所留意喔。
阿信醫師貼心建議:體虛之人,如欲食用生冷瓜果,可選擇在陽氣相對旺盛的午時或未時食用(約 11時至 15 時),寒涼蔬果與冰涼甜品的食用時間,建議也應該與正餐相隔一小時,且切勿空腹食冰飲冷,避免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。
相關文章,可點閱右側 👉《這幾個 NG 行為,當心被「打入冷宮」!》
三、飲食清淡,養心歸源
夏至前後的天氣會愈來愈炎熱,汗出多,頭皮出油,難免總是會心浮氣躁,阿信醫師推薦大家應要隨時補充足量的水份,夏天喝杯熱熱的薄荷茶或是菊花茶,也能有助於疏散風熱,喝完之後的微微出汗感,對於消暑也有幫助,此外,也可以適度按摩「極泉」穴,既養心又能安神。
飲食上也建議以清淡為主,並應減少重口味,或辛辣刺激物,也可以適時補充健脾利濕的食材,如:山藥、白扁豆、蓮子、薏仁、蕎麥、薏仁、豆漿、綠豆、蘋果、芝麻、核桃、水梨、蓮藕、薺菜、百合等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